太原用友软件-小型审计部门的十大误区(1)
发布时间:2015-11-09 10:35 浏览次数:次 作者:山西用友软件
误区一:效仿大型内审部门
“很多小型部门都试图效仿大型部门的作法。”Kramer说,“他们所使用的作业手册和表格过多、会议太过频繁、审核程序过于苛刻、要撰写的报告也过多。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繁琐的东西。如果你的部门只是一个小部门,你真的需要像一个50人或100人规模的部门一样,使用复杂的出勤统计系统吗?显然没有这个必要。”
当然,基本原则是有效利用资源,想方设法为公司增加价值。Kramer表示,想要把小型部门打造成大型部门的职能,只会助长官僚作风,却不能为此增加价值。他举例,曾有一个小型审计部门,在出具审计报告前须对工作底稿进行三次审阅。“曾于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的人员会把他们的会计思维也带进内审部门。”他说,“因此可见一斑。”
他认为可以采取三大方法来以少作多(do more with less):提高流程的产能;更多使用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,从而减少审计程序和针对非关键风险的审计工作;以及尽量使用技术辅助手段。
dyiii的解读:我曾在100人以上审计的中心组织中工作,也曾在3人以下的审计组织中任职,对此点深有体会。
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团队组建,人虽然不多,但是却在规章建制的筹划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,忽视了业务的开展与内审角色在公司中的导入,类似的情况在事务所出身的内审同行中体现尤为多见。
我的建议:内部审计业务管理是一种探索,特别是小规模的内审组织,要尽快融入角色,先设定简单的章程,规定好权利责任,通过不断积累再去总结一些审计的规章和实施细则,否则很多想法会束之高阁。
误区二:人员聘用不当 Kramer指出,很多内部审计部门都对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趋之若鹜,但所聘请的人却往往显得不够积极主动、过于以合规为导向,或经常摆出专家的姿态。
“小部门绝不能请错人。”Kramer说,“如果部门用的八位成员中有一位是非理想人选,那么你的部门便有12%的职能无法运作。”他提出两项对策以降低不当招聘的机率。第一是由潜在的被审计部门人员复核最后入选的应征者。这些人可以为招聘流程带来宝贵的观点和意见。第二是由部门负责人与应征者会面,评估双方是否适合一起搭档工作。
“如果让负责人参与招聘流程,他们便会感到这事与自己有切身关系,并且能提供不同的视角。”Kramer说,“如果你是董事或经理,你很自然会倾向着眼于应征者的发展潜能。但负责人会关心,‘这人是否能与我一同作阵打拼呢?’两方面同时兼顾是十分重要的。”
dyiii的解读:Kramer所述情况在以前极其常见。我所在的审计组织,也曾经历过选错“名牌出身”人选的问题,甚至发生有人不会写审计报告的恶劣现象。
小部门选人要尤为慎重,更多要考察人的综合素质,如果你不会“看相”,我建议你最好以其服务过的类似职位,以及拿得出手的内审业绩去主要衡量人选。你需要的是做业务的人选,如果不能兼得,我劝你尽量选择经验,这样往往可以降低你的用人成本和招聘风险。
“很多小型部门都试图效仿大型部门的作法。”Kramer说,“他们所使用的作业手册和表格过多、会议太过频繁、审核程序过于苛刻、要撰写的报告也过多。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繁琐的东西。如果你的部门只是一个小部门,你真的需要像一个50人或100人规模的部门一样,使用复杂的出勤统计系统吗?显然没有这个必要。”
当然,基本原则是有效利用资源,想方设法为公司增加价值。Kramer表示,想要把小型部门打造成大型部门的职能,只会助长官僚作风,却不能为此增加价值。他举例,曾有一个小型审计部门,在出具审计报告前须对工作底稿进行三次审阅。“曾于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的人员会把他们的会计思维也带进内审部门。”他说,“因此可见一斑。”
他认为可以采取三大方法来以少作多(do more with less):提高流程的产能;更多使用以风险为基础的方法,从而减少审计程序和针对非关键风险的审计工作;以及尽量使用技术辅助手段。
dyiii的解读:我曾在100人以上审计的中心组织中工作,也曾在3人以下的审计组织中任职,对此点深有体会。
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团队组建,人虽然不多,但是却在规章建制的筹划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,忽视了业务的开展与内审角色在公司中的导入,类似的情况在事务所出身的内审同行中体现尤为多见。
我的建议:内部审计业务管理是一种探索,特别是小规模的内审组织,要尽快融入角色,先设定简单的章程,规定好权利责任,通过不断积累再去总结一些审计的规章和实施细则,否则很多想法会束之高阁。
误区二:人员聘用不当 Kramer指出,很多内部审计部门都对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趋之若鹜,但所聘请的人却往往显得不够积极主动、过于以合规为导向,或经常摆出专家的姿态。
“小部门绝不能请错人。”Kramer说,“如果部门用的八位成员中有一位是非理想人选,那么你的部门便有12%的职能无法运作。”他提出两项对策以降低不当招聘的机率。第一是由潜在的被审计部门人员复核最后入选的应征者。这些人可以为招聘流程带来宝贵的观点和意见。第二是由部门负责人与应征者会面,评估双方是否适合一起搭档工作。
“如果让负责人参与招聘流程,他们便会感到这事与自己有切身关系,并且能提供不同的视角。”Kramer说,“如果你是董事或经理,你很自然会倾向着眼于应征者的发展潜能。但负责人会关心,‘这人是否能与我一同作阵打拼呢?’两方面同时兼顾是十分重要的。”
dyiii的解读:Kramer所述情况在以前极其常见。我所在的审计组织,也曾经历过选错“名牌出身”人选的问题,甚至发生有人不会写审计报告的恶劣现象。
小部门选人要尤为慎重,更多要考察人的综合素质,如果你不会“看相”,我建议你最好以其服务过的类似职位,以及拿得出手的内审业绩去主要衡量人选。你需要的是做业务的人选,如果不能兼得,我劝你尽量选择经验,这样往往可以降低你的用人成本和招聘风险。